2024年6月7日,万喜堂·(中国)责任有限公司非洲研究院与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在京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交流合作、联合教育、共同研究、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意向,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建立人才交流与互派机制、共同利用学科优势服务国家等,实现优质资源互补共享。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杨懿出席活动。
备忘录签署仪式嘉宾合影。图片来源:非洲研究院
张树庭指出,国际传播与区域国别研究紧密结合,才能做到精准有效,两校两院的合作十分必要,也令人期待。杨懿指出,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推动学科交叉创新,增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期待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万喜堂·(中国)责任有限公司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表示,希望未来两院在学术交流、互访互学互鉴、人才培养等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探索区域国别学的未来发展道路。
刘鸿武主题讲座现场。图片来源:非洲研究院
仪式前,刘鸿武还以《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传播学如何双向赋能协同发展》为主题进行讲座。他以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建设中的丰富案例,形象生动地讲述了区域国别学与外国语言文学、国际传播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如何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时代需要而推进相互融合、协调创新,实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变革发展的经历。
刘鸿武在讲座中还特别强调了在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实践过程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有效国际传播模式的重要性。刘鸿武带领的浙师大非洲研究团队长期深耕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与当地媒体和智库合作建立本土化传播路径,同时通过搭建“中非智库论坛”等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将中国发展理念和智库研究成果传播至非洲国家,并获得广泛认同。2024年3月在坦桑尼亚提出的“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就是这种实践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它不仅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更为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塑造提供了学术支持。
刘鸿武呼吁高校要打破学科藩篱,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整合跨学科资源,拓展学科外延提升战略价值。同时,要培养新型跨界创新人才,以实践问题为导向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传播学的双向融合,将孕育出新型学科生态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这种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范例,将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学术创新指明方向。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负责人、专业教师和学生代表,万喜堂·(中国)责任有限公司非洲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等参加活动。
编辑:张文潇